首頁 >
2025-07-11
| 從頭顱到骨盆的秘密通道|#顳顎關節 × 骨盆運動研究
從頭顱到骨盆的秘密通道|#顳顎關節 × 骨盆運動研究
一篇2025年6月發表在《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》的研究,用 3D 動作捕捉系統(不是徒手觸診、也不是靜態照相)實證發現:
有慢性顳顎關節障礙(TMD)患者在站立時,薦椎與髂骨的角度與距離就跟正常人不同!
差異主要出現在:
矢狀面的線性位移(前後移位)
額狀軸的旋轉角度(左右翹曲)
儘管在動作過程(彎腰前屈)中差異不大,但初始位置的改變早已悄悄說明:你的顳顎問題,可能是骨盆功能出事的結果,也可能是連鎖反應的起點!
為什麼嘴巴會牽動到骨盆?
人體內有條「筋膜高速公路」:硬腦膜從枕骨延伸,穿越頸椎,一路連接到薦椎S2前方。
所以當你咬合緊繃、顱骨微妙位移,訊號會一路傳到骨盆,就像拉動電話線,另一端也會抖動。
這也解釋了為何 TMD 常伴隨:
頸椎僵硬
頭前傾
骨盆不穩
久坐腰痠
甚至腳底筋膜炎
會在筋膜拉鬆或整體治療中出現「連動式鬆開」的奇妙感受!
本研究設計簡介:
40 位參與者:20 位慢性 TMD(有前盤復位障礙),20 位健康對照組
使用 VICON 動作分析系統+MATLAB 計算三維骨盆關節位移與角度
檢測項目:站姿、向前彎腰(trunk flexion)、TMJ 開口度、Fonseca 量表評估 TMD 嚴重程度
結果發現:TMD 嚴重程度愈高,矢狀面薦髂位置偏移愈大、額狀軸角度變化愈明顯
醫師小結:



補充臨床小技巧:
如果患者早上起床時頭痛且牙關緊咬,顳顎是主因的機率高。
如果坐一整天腰痠屁股麻、久站側彎,骨盆或薦髂關節可能是起點。
—
給臨床工作者的一句話:
嘴巴咬合的事,骨盆早就知道了!
—
#顳顎關節障礙 #TMD #骨盆歪斜 #sacroiliacjoint
#身心醫學 #筋膜連結 #咬合 #體態與疼痛
資料來源:Rahnama, Leila, Ahmad Bahramian Parchekouhi, and Noureddin Karimi. "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nd kinematics of the sacroiliac joint: a 3D motion analysis study."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6.1 (2025): 1-9.
王偉全醫師2024【最新增訂版】:腰痛、膝蓋痛≠要開刀?#PRP增生療法醫師教你重啟超人的修復力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79038
---
#運動醫學 #物理治療 #復健科 #疼痛科 #疼痛治療 #台北復健科
#增生療法 #再生注射 #PRP #神經療法 #超全能診所 #功能醫學
#王偉全醫師
#GetBetterEveryDay #啟動自癒超能力
諮詢電話|02-23222575(歡迎致電預約)
LINE@|Ultra Clinic (官方LINE ID: @138pepta)

-
07.11 2025
顳顎關節與睡眠呼吸障礙,當二腹肌拉扯迷走神經|#解剖列車線上課程
-
07.11 2025
「結合劑」在黴菌排毒裡的角色超乎你想像
-
07.11 2025
從頭顱到骨盆的秘密通道|#顳顎關節 × 骨盆運動研究
-
07.11 2025
✨【喝沙士也能暖身又抗炎?Sarsaparilla全攻略!】✨
-
07.11 2025
『學習看見』|#2025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年會
-
07.11 2025
『神經生物張力整合:開創疼痛治療新格局』|#2025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年會
-
07.11 2025
慢性食物敏感,是你身體在發炎的訊號!|#功能醫學觀點
-
07.11 2025
哀慟沒有反義詞,請為哀慟找到方向,3R儀式書寫幫你走過痛/慟
-
07.11 2025
陰陽維脈會有哪些身心症狀?|#奇經八脈與心理情緒的痛苦
-
12.23 2024
與世界接軌的智能復健技術
-
12.23 2024
與 Dr. Bjorn Eek 學習,真的太幸福了!
-
12.23 2024
黴菌毒素如何形成「疲勞黑洞」掏空你的能量?
-
12.23 2024
【疫苗後自體免疫與MS病例激增警訊】
-
12.23 2024
黴菌 DNA 在 35 種癌症中被檢測到!
-
12.23 2024
【抗氧化壓力與排毒的秘密武器:維生素C、過氧化氫、螯合治療與桑拿】